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高等教育》刊发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玉程署名文章
2018-11-05 09:21:00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第20期刊发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玉程署名文章《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地位与作用》,11月2日《中国高等教育》微信公众号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栏目进行了全文推送。文章从本科教育的意义与影响、“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新路径等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地位与作用。文章指出,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将坚持内涵建设作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要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理清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新路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树立办学治校新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沿地位,使本科教育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让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强基固本。


  刊发全文如下:
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地位与作用
吴玉程
  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主题,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做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总动员,开启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又一次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路径。
本科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作为了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
  1.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学生在大学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双一流”建设高校集中我国优质的教育和科技资源,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承担着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更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秉持高校聚焦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牢固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八个首先”,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在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文件之后,三部委又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坚持内涵发展作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
  1.“双一流”建设要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
  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大学存在的依据和发展逻辑、“双一流”建设的价值取向,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要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从改革的“统筹性”“系统性”“集成性”上下功夫,着眼于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全面改革,着眼于各层次、各环节的系统推进,着眼于各项制度的创新聚合,才能为“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协调发展,把发展重心真正放到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和改善效益上来,并且要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明确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坚持统筹协调,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要集中力量进行改革探索,重点突破。
  2.“双一流”建设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在高校办学的核心地位,明确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把本科教育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高校只有在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薪酬分配、人才引育、合理流动等各个环节系统梳理,革除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制度障碍,才能汇聚起与“双一流”相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是要将创新育人方式作为突破口。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育人生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推进“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加优质、泛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不断拓宽教育发展新空间。
  3.“双一流”建设要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
  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就是要增强高校外部体制机制改革协同与政策协调,加快形成高校改革创新成效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合作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高校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要推动各地、各行业、各部门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就是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区域内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指导,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新路径
  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必须按照“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理清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新路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树立办学治校新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四个回归”,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强基固本。
  1.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沿地位
  当前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坐标下,“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地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在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突破。要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下好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先手棋”。要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更加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去谋划改革发展,参与竞争和治理,创建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建设高等教育新高地,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中心。
  2.坚持“以本为本”,使本科教育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
  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80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本科院校数量也已经增长至2017年的1243所。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毕业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中87%是本科生,2017年本科毕业生接近400万人,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没有优秀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无法保证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如此庞大的数量使得任何育人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坚持“以本为本”,使本科教育成为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在本科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德育为基、内涵为要”的育人理念。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内涵,构建科学有效的育人平台,建立完善的育人目标导向体系,努力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3.坚持“以本为本”,让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
  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7年启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又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强势发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建设任务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就必须坚持“以本为本”,让本科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要在夯实教育教学基础中坚定发展信心,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明确专业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要不断深化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把建设一流专业作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要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率先建成一流专业。要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将一流本科教育质量作为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内容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