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4年高考改革:有大变化调整科目或文理不分科
2014-09-01 13:40:00

教育部牵头起草的高考改革方案已在2013年11月完成,但迟迟难以通过,目前又数易其稿。十多个省份已完成地方方案,“等教育部发布后,我们再发布”。

民间方案提出招生主体由政府变为学校的“颠覆性设想”。教育部2013年的方案提到了自主招生改革,但实施意见较少,可能再作调整。

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再次没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出台。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

这不是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第一次“爽约”。2011年之后,教育部每年都表示“年内出台”,到了今年有点骑虎难下。

2013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公开表示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随后,十多个省份也明确表示,当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将在2014年发布,从2017年开始实施。但前提是,他们要等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才能发布。

记者获悉,教育部牵头起草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已在2013年11月完成,由于争议较大,迟迟难以通过,目前又数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想在2017年的高考中如期实现改革,方案应当在2014年9月即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发布。这意味着,如果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到9月之前还不发布,各省的高考改革进度势必受到影响。

最新的消息是,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高考改革方案,但何时通过仍无明确的时间表。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都有望列为试点省份。

地方抢跑

教育部的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有些地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2013年10月,北京市率先发布了中高考改革的征求意见稿,尤以英语分值下降30分最引人注目。

当时北京宣布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正式方案,但至今也没兑现。8月3日,北京市教委相关人士向记者解释,北京的正式方案具体什么时间出台,要看教育部的方案出台时间,“这个教育部是有要求的”。该人士还称,如果最终教育部的方案与北京市的不一致,北京市的还需要调整,会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的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不久,2013年11月,教育部的方案形成,其中也提到了降低英语分值。

2013年12月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发表文章称,“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完成”,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并要求各地最迟在2014年年底出台本地区实施办法。12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再次公开表示“已经完成”,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014年转眼就到。从1月起,各地的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四川、江苏、湖北等十多个省份都在会上表示,它们的地方改革方案已经完成,上海市教委主任在网站做访谈时公布了“已经完成”的消息。

这次,各地都没有像北京那样对外发布征求意见稿,而是都表达了“等教育部发布后,我们再发布”的意思。但和以往一样,“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教育部“上半年发布方案”的承诺再度落空。

7月28日,江苏教育厅办公室相关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已有一个初步方案,还在广泛征求意见,需要报省政府、教育部同意后发布,具体时间不详,但会“尽快”。

同日,四川教育厅宣传处人士表示,当地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完全确定,但2014年肯定会公布,该人士还说,2013年底教育厅就提出要在今年秋天公布,但可能是“相关情况有所变化”,所以后来就没提时间节点了。“但2014年是确定的。”他再次强调。四川同样要等教育部方案通过后才能公布。

接近教育部的人士认为,目前高考改革只有一份方案供领导选择,如果能像医改那样,多委托几个机构多做几份方案,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但为时已晚”。

高考方案拟制定“文理不分科”

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报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此前,教育部曾表示,2014年年内将出台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统考内容和方式有突破。首先,调整科目,不分文理科,增强考试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同时,外语考试不再在统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考试,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可一年多考,将最好成绩计入统考总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