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专访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推动“五大战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2018-06-22 09:46:00
中国教育在线
  “双一流”是引入竞争的985,211升级版

  陈志文:我们高校现在都在说“双一流”,其实“双一流”之前有211、985,太原理工大学进211还有过一段故事,那您如何评价211、985?

  黄庆学:就我的理解,现在国家推进的“双一流”建设是985、211的传承,985实际当时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流大学,211就是要建设一流学科,“双一流”等于是两者的结合,因此可看做一脉相承。不同的地方在于,“双一流”实现了动态调整,解决之前985、211一评定终身所导致的四平八稳,没有活力,没有动力的问题。动态调整的“双一流”相对来说更公平,更能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创造性。而进入“双一流”的高校也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需要不断地努力,快速的推进,否则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双一流”是引入了竞争机制、更加先进的制度。

  陈志文:除了动态调整,不再是一个身份定终身,那是否还有其他区别?

  黄庆学:高等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将思路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个应该是双一流提出的明确而特殊的要求,也是重大的进步。同时还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体现中国特色办“双一流”,我觉得这也是和之前相比很大的不同。

  我们办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服务学生

  陈志文:作为校长,您当院士最高兴的莫过于太原理工大学的师生,您如何评价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山西唯一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对于该省实在太重要了,您又如何理解太原理工大学在新时期的定位?

  黄庆学:太原理工大学今年是校庆115周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文化底蕴,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我们已经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终要把学校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想、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一流学生。这是“双一流”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定位。我们同时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

  陈志文:那我们学校结合“双一流”有怎样的部署和规划?

  黄庆学:学校党委决定把“双一流”建设目标写入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要建成“双一流”高水平大学,为此推出了五大战略工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国际化。这五大战略顺利往前推进,我们就能建成“双一流”。

  这五大战略任务都很重,比如人才培养,我们把这个战略放到重中之重,按照国家的要求,高校要将培养一流人才做为核心,我们也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的抓手。那么首先就是要固本强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环节还存在一个薄弱环节,那就是学生基础不牢,学习动力不足,因此为了抓好大学生的基础教学环节,我们专门成立了基础学院。同时我们也为此做了配套的重大改革,即专业招生、大类培养、集中管理、教师管办分离。

  我们给学生按成绩排队,学习成绩靠前的对于专业、出国留学、推免研究生有更大的选择权,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并非完全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还有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考量。

  陈志文:这个您不用有压力,我给您举个佐证,清华大学到现在为止,在学生的很多荣誉评选上,多数先看成绩,这本来就没有错。

  黄庆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想要转变学风,提升大家学习的动力。我们还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要志存高远,要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关心集体。我们还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多吃苦,我讲过一句话,年轻时不吃苦,老了裤子没人补,我把这句话也讲给了我们的学生。

  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这些基础课的老师,他们都归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等基础学院管着,在管办分离的政策下,基础学院管住人,学校管住事,实行末位淘汰。末位淘汰的规则跟学生成绩有关系,跟教师的敬业精神有关系,跟他所带的学生评价有关系等,到学期结束排出序列,然后按照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淘汰率,将其从基础学院基础课的岗位上退还到原来所属的学院去干别的事情。我们不仅有罚,也有奖,我们会给基础课老师乘上一个1.1到1.5的质量系数,这是其他学院没有的待遇。通过这样的末位淘汰和正面激励,让基础课的老师们爱岗敬业,真正的投身于教学。

  原来我们评职称,就是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都算数,但对于上基础课的教师,我们的要求只能是教学项目研究方面的教学论文,科研论文不算数,对这些教师来说,他就会一门心思研究教学,投入教学,这样也提高教师们做基础教学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