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太原理工大学:泱泱三晋世纪学府,济济学人撷英播芳(附历年高考各省投档线)
2020-03-25 17:19:00
中国教育在线

  晋阳故地,并州新府,锦绣太原坐落着一所独具一致的理工名校——太原理工大学。沧桑砥砺,春华秋实。118年,代代理工大学人用责任与信念,铸就了世纪学府的使命与光荣;翘首明天,三万余名理工大师生正用智慧与勤奋,演绎着百年老校的希冀与辉煌。


(图片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早期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学校始终高擎科学、民主、进步的大旗,播种文明,开垦未来,不断点燃三晋大地上的文明圣火,不断孕育振兴民族大业的栋梁之才,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和依托。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铸就了今日太原理工大学的辉煌。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山西省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

  太原理工大学植根三晋大地,秉承“求实、创新”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拥有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以及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家学者,演绎着世纪学府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图片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当前,太原理工大学正信心百倍地投身于“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朝着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相信,太原理工大学必将成为莘莘学子扬帆远航的新港湾、展翅高飞的新起点。

  一、学科优势

  太原理工大学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行“专业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校现有84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学、材料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



  二、师资队伍

  太原理工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校目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2018-2019学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145人、外聘教师39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0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4.27%;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03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8.34%


  三、历年投档线

  近几年,太原理工大学实行的“专业招生、大类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敬业乐群、志向高远、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学校2020年招生计划尚未公布,但可以参考往年的计划人数。据了解,2018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人数均为7980。据太原理工大学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8,198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1.52%


  四、就业情况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211工程”及“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很大,毕业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充分保证。

  据统计,太原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共8992人,较2018届毕业生增加了102人,较2017届毕业生增加了231人。其中2019届本科毕业生740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2.35%。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保持在较髙水平,每年还有一部分本科生被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据统计,在国家机关、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各行各业均有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的身影,同时学校优质的就业服务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获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数据显示,学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均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50.26%。可见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2010,太原理工大学就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参考资料:太原理工大学官方网站统计资料、太原理工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

本文数据为中国教育在线手工采集,如有纰漏,请联系我们。

编辑:中国教育在线山西分站 王艺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